曾经玩大数据的那批人,为啥都集体转行了?

唐晨说数 2025-07-21 11:50:06
讲真,今年开局就“地狱”级难度!

 

我本以为 AI 应该是一篇繁华,只有做数据的苦哈哈。

 

结果和几个 AI 行业的朋友交流,发现他们每天也属于“早上亢奋,晚上 EMO”的状态。

 

如果只是简单做一个 AI 机器人玩玩,怎么都好说。

 

但是,做 ToB市场,依然是苦逼哈哈的做项目落地。

 

从知识供给、知识处理、模型微调、工具搭建、评测分析等等,每个环节都和 AI 的光鲜亮丽没关系。

 

而这些却是支撑 AI 最终效果的基础工作,AI 项目做的让人直喊:诶哎。

 

说回大数据赛道,今年一季度过完了,我就没怎么见预算超过 500 万的单子,有几家客户预算有 700+ 万,还是连带数据库、大数据平台以及非结构化处理及管理的单子,要求驻场交付,外加部分源码。

 

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曾经红极一时的大数据赛道,如今这么得苦...

 

前两年,很多大数据公司纷纷裁员自保,现在回头看也算是明智之举,不然,再犹豫个一年半载,公司今年得完犊子!

 

现在,啥概念也不好使,除了 AI。

 

国内 ToB软件相关的项目,只分 AI 项目和其它项目,企业预算也是清一色的往 AI 方向靠拢。

 

甲方如此,市面上的乙方都挤破头的想,自己的产品和甲方的 AI 项目有什么关系。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很多企业把自己的产品经理摇身一变,直接叫 AI 产品经理,至于做的事情,还是原有产品的日常迭代。

 

当然,也不是一点没变化。

 

除了产品需求外,多了一份工作职责,那就是写 PPT ,和前线售前及 SA 一起出方案,给甲方爸爸讲一个故事,让甲方确信,只要采购了自己的产品一定能把项目做成。

 

做过类似事情的职场人都知道,这他妈有多难,忽悠也是有层级的,一般人还真搞不来。

 

这不,前段时间看业内新闻,好多人受不了,直接从大数据行业转行了,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辛苦是辛苦了点,至少心里踏实。

 

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去转行啊。

 

那怎么办?

 

一、回顾,大数据行业病了

 

面对 AI 时代,许多传统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数据领域。

 

是的,数据领域也需要变革,甚至说早该变革了!

 

这几年曾经火爆的大数据平台逐渐冷却,许多企业也开始反思:为什么投入了巨额资金搭建数据平台,却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增加了运营的负担?

 

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企业建设数据平台时常常迷失初心。

 

许多企业起初热衷于数据收集、存储和简单管理,认为只要拥有庞大的数据平台,就能轻松实现数字化转型。

 

但事实却是,数据平台如果不能直接推动业务的发展,便很难体现真正的价值。许多企业建成平台后,发现数据管理变得复杂,成本也随之攀升,却仍然无法有效支撑业务决策,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这是近些年,数据中台及大数据平台,逐渐失去“人心”的核心。

 

而这个结果,是所有数据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是我们把大数据平台及数据中台“过度美化”了。

 

让很多急需做数字化转型的老板们,误以为上了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自己的企业距离完成数字化转型就不远了。

 

起初,类似当前的 AI 一样,很多老板是被大数据概念和潮流所吸引,而后数据中台的火热,让热门概念有了可落地的承载平台,大数据平台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备神器”。

 

即使很难度量出大数据平台建设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不过,只要企业依然在增长、有利润,这些都没有问题。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加上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几乎无差别的给了所有企业当头一棒。

 

企业也由“求增长”,直接转换为“求生存”。

 

这需要完全不同的两种经营策略,前者要求业务创新和数字化升级,而后者要求节流增效。

 

而大数据、数据中台这些全都是求增长、求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时的发展战略所需。

 

针对节流增效而言,他们的贡献弱了很多,甚至很多盲目上数据中台的企业,会认为他们是累赘,于是,把整个大数据团队给砍掉了。

 

现在,则是大数据平台“失信于人”。

 

二、AI 时代,大数据从业者如何生存及发展

 

进入 AI 时代,企业的数据需求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不再停留于单纯的数据存储和治理,而更加关注数据如何创造实际业务价值。

 

毕竟回到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一切工具和团队搭建,都是为了经营利润增长的目标服务。

 

企业开始探索用AI技术更好的挖掘和使用数据,降门槛提人效,以前可能需要搭建一个数据分析团队,而现在可能更倾向于留 1~2 个人,借助 AI 来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这种变化要求数据从业者不仅掌握传统的数据管理技能,更需要精通数据的高级分析与应用,尤其是 AI 相关技术的融合。

 

面对这些新变化,数据从业者如何调整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技能角度来看,数据从业者需要逐渐摆脱单一的数据开发或治理角色,向数据应用与数据智能方向转型。

 

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大数据技术之外,还需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AI前沿技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挖掘数据价值,提供真正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其次,数据从业者需要增强自身的业务理解能力。

 

过去数据从业者多以技术专家身份出现,往往缺乏对企业具体业务场景的深入了解。

 

如今,数据项目与业务场景结合日益紧密,因此从业者应积极融入业务部门,与业务人员深入沟通,明确数据分析的目标和预期效果,确保数据方案真正能解决业务痛点。

 

此外,跨界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样重要。

 

数据项目越来越需要跨部门合作,数据团队与业务部门、产品团队甚至AI团队密切协作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落地。

 

因此,数据从业者必须培养良好的跨界沟通技巧,不仅能够准确理解业务需求,还能推动各部门高效合作,确保数据项目真正实现业务价值。

 

发现没?

 

这些点都很虚,并不属于确定性的落地建议,更偏向于一个方向指引。

 

是的。

 

除了虚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些点都不在 AI 的迭代路径上,也就是说,这些点 AI 不擅长处理,中长期也不会。

而人在这些方向承担着核心角色和地位。

 

现在,很多人宣称 AI 会取代人,让人类失去工作。我更愿意相信 AI 会解放人,让人类获得自由。

 

三、大数据,还能不能继续做

 

前几年,网上充斥了“如何转行做大数据”的经验贴。

 

 

而现在,则换成了:“如何转型做 AI”经验贴了。

 

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不过,AI 依然和数据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放眼未来,数据行业将呈现几大清晰的发展趋势:

 

第一,数据治理与AI应用将逐步走向融合。

 

过去数据治理强调数据安全、质量和标准化,而未来数据治理将更多关注如何有效支持AI应用,比如通过智能化数据治理工具实现数据的高效清洗、标注与分类,以优化AI模型训练效果,提升数据使用效率。

 

二,行业性、场景化的数据智能平台将逐渐取代传统通用型数据平台。

 

企业将更加倾向于选择针对特定行业定制化的数据平台,诸如金融智能风控平台、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制造业智能分析平台等,这类平台能更精准地满足各行业的数据分析需求,更有效地发挥数据价值。

 

第三,企业数据平台将趋于轻量化和敏捷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不再倾向于一次性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平台,而更青睐快速迭代、灵活部署的轻量级数据应用方案。

 

这也对数据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变化,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

 

针对上述趋势,企业必然会更加谨慎的对待“大项目”,避免高举高打,而是会从具体业务痛点出发,先在小规模内快速试验效果,效果验证明确后再逐步扩大规模,以避免盲目大规模投入带来的资源浪费。

 

于此同时,数据团队也会逐步培养或引进既懂数据技术又掌握AI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致力于打造数据与AI结合的跨界团队,提升团队整体的业务落地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对数据从业者个人而言,应积极关注AI技术在具体行业场景的实践案例,主动参与实际业务项目,积累实际应用经验,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自身的业务敏感性和数据应用能力。

 

尽管当下的数据行业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从业者和企业准确理解行业变化、清晰自身定位,积极调整策略,踏实地将数据与业务场景紧密结合,数据领域在AI时代依旧前景广阔。

 

作者丨唐晨
来源丨公众号:唐晨说数 (ID:tangchentalk)
dbaplus社群欢迎广大技术人员投稿,投稿邮箱:editor@dbaplus.cn
最新评论
访客 2024年04月08日

如果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超过255字节,那么长度值可能…

访客 2024年03月04日

只能说作者太用心了,优秀

访客 2024年02月23日

感谢详解

访客 2024年02月20日

一般干个7-8年(即30岁左右),能做到年入40w-50w;有…

访客 2023年08月20日

230721

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