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变革下的职场生存指南

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 2025-09-05 15:19:00

 

最近看了池建强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他推荐了硅谷一位知名技术专家Will Larson 的个人博客。我特地看了看,写了很多关于技术分析和软件工程管理的文章,索性将Will Larson最近的文章都读了一遍。

 

Will Larson是一位在硅谷很有影响力的软件工程管理专家,写过好几本技术工程管理类的专业书籍(访问他本人博客主页即可看到),曾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最值得关注的25位技术思想家”。

 

他于3月15日更新了一篇文章《Career advice in 2025》,在这篇文章中,Will Larson分享了对于AI的看法,以及在目前严苛的就业市场环境下,我们该如何自处的一些建议。

 

原文链接:https://lethain.com/career-advice-2025/

 

下面是这篇文章中译后的内容(我让DeepSeek翻译成了中文,并做了一定的内容结构调整和润色)。

 

AI不仅在快速改变当前全球的科技和经济领域,同时也会对原有的职场生态和职场人士带来强烈的冲击。

 

最近GitHub上热门的tj-actions工具库遭遇了网络安全入侵(相关分析可参考stepsecurity和semgrep的技术文章),目睹了该事件中技术团队应对安全危机的过程后,我深刻意识到: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三重阵痛。

 

与多位经历2025年就业寒冬的老同事交流后,我整理出这些职场观察:

 

一、管理层的中年危机

 

对于2010-2020年间晋升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现在的职场像突然换了游戏规则。

 

因为在过去,衡量管理者的标准是团队建设能力,即招聘、激励和带领团队达成目标拿到结果的能力。而现在,"团队建设能力"开始让位于"技术落地能力"和"AI应用能力"。

 

现在的招聘市场,更看重对技术细节的把控(特别是AI方面)、推进任务的效率和对AI转型以及融入产品的理解。许多原来的资深技术管理者要么技能错配,要么开始失去工作激情。

 

同时,错过晋升窗口的技术骨干,同样面临职业天花板。这种时代车轮下的集体焦虑正在蔓延。当然,AI再强大也无法替代工程师的关键作用(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但现实往往充满矛盾。

 

就像《重构美国》书中所说:决策者的非理性往往比你的职业寿命更持久。

 

二、AI革命带来的认知和技能重构

 

AI技术(特别是基础大模型)正在颠覆传统的产品设计和开发逻辑,只是简单调用一下 OpenAI 或 DeepSeek 的API远远不够,曾经稳固的市场壁垒和技术护城河,可能会很快被AI瓦解。你需要重新设计产品,逐步验证模型输出,在关键流程中引入人工验证。于此同时,你还得考虑到各种AI工具的飞速进步。

 

很多过去两年表现糟糕的应用场景,在最新的模型能力加持下,已经开始表现出令人惊叹地能力。

 

有效的产品设计必须具备向前兼容和向后的冗余空间,当然也存这种情况:未来两年的模型可能有巨大进步,也可能只有挤牙膏似得迭代更新。

 

软件开发本身也在经历范式转移。虽然专家经验仍然关键(就像应对入侵事件需要专业安全团队),但借助AI工具的开发流程已发生质变。在使用Cursor开发时,我发现即使工具不完美,但工作流已经显著被改变。

 

Claude模型在半年内从3.5升级到带扩展思维的3.7版就是明证。

 

程序员日常也在经历重构:使用Cursor这类AI编程工具初期可能效率反而降低,就像刚学打字时不如手写快。但逐步适应后,开发者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架构设计等创造性工作。

 

三、资本寒冬下非AI企业正面临双重困境

 

受AI影响,没有AI属性的公司会面临融资困难和上市企业市值缩水的双重困境。这种情况会对职场人士带来新的挑战,比如晋升通道收窄、薪资增长停滞、岗位流动性降低等情况。

 

当然,在这个阶段选择加入AI创业公司,也不见得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当前对AI的高估值对应的是超高工作强度,股权可能竹篮打水。与过去十年的模式相比,加入成熟公司就能获得高回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对于职场人士(特别是技术同学),我的个人建议是:不要轻易裸辞甚至离开职场,而应该选择在职场中寻找新的价值锚点,在团队氛围、物质收入、个人成长空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一个当前很普遍的求职市场现象,即使是优秀的人才,也会面临理想岗位不复存在、简历瑕疵被无限放大(频繁跳槽)、更长的求职空窗期等困境。这种困境并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下面是几点可以参考的应对策略:

 

  • 构建"T型能力"(保持专业深度,拓展AI应用宽度)

     

  • 关注行业生态变化(如云计算向边缘计算迁移趋势)

     

  • 在现有岗位挖掘AI赋能场景(如用ChatGPT优化客服流程)

 

最后的一些温馨提醒

 

我并不建议大家在目前选择躺平,因为无法预测目前的就业困境会持续多久,穿越周期需要持久的耐心。未来几年的职场生态可能会有巨大的改变,如果现在选择离开职场,几年后重新入场的难度,可能会更大。

 

当然,这些建议或许不够振奋人心,但希望能为迷茫中的同行者提供一份务实的生存指南。

 

寒冬终会过去,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进化能力。与其焦虑被取代,不如专注成为"驾驭浪潮的冲浪者"。

 

每次技术革命最终都创造了更多元的机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攒能力,保持耐心,持续成长,直到下一个浪潮时,依旧身处浪潮之中,共勉!

 

 
作者丨写文章的老张
来源丨公众号: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ID:For-Think)
dbaplus社群欢迎广大技术人员投稿,投稿邮箱:editor@dbaplus.cn
最新评论
访客 2024年04月08日

如果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超过255字节,那么长度值可能…

访客 2024年03月04日

只能说作者太用心了,优秀

访客 2024年02月23日

感谢详解

访客 2024年02月20日

一般干个7-8年(即30岁左右),能做到年入40w-50w;有…

访客 2023年08月20日

230721

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