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情况下对共享资源的操作需要加锁,避免数据被写乱,在分布式系统中,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此时就需要一个分布式锁服务。
常见的分布式锁实现一般是基于DB、Redis、Zookeeper。下面笔者会按照顺序分析下这3种分布式锁的设计与实现,想直接看分布式锁总结的小伙伴可直接翻到文档末尾处。
分布式锁的实现由多种方式,但是不管怎样,分布式锁一般要有以下特点:
排他性: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client能获取到锁;
容错性:分布式锁服务一般要满足AP,也就是说,只要分布式锁服务集群节点大部分存活,client就可以进行加锁解锁操作;
避免死锁:分布式锁一定能得到释放,即使client在释放之前崩溃或者网络不可达。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分布式锁最好也能满足可重入、高性能、阻塞锁特性(AQS这种,能够及时从阻塞状态唤醒)等,下面就话不多说,赶紧上(开往分布式锁的设计与实现的)车。
在数据库新建一张表用于控制并发控制,表结构可以如下所示:
key_id作为分布式key用来并发控制,memo可用来记录一些操作内容(比如memo可用来支持重入特性,标记下当前加锁的client和加锁次数)。将key_id设置为唯一索引,保证了针对同一个key_id只有一个加锁(数据插入)能成功。此时lock和unlock伪代码如下:
注意,伪代码中的lock操作是非阻塞锁,也就是tryLock,如果想实现阻塞(或者阻塞超时)加锁,只修反复执行lock伪代码直到加锁成功为止即可。
基于DB的分布式锁其实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加锁成功后,client端宕机或者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没有解锁,那么其他client就无法对该key_id进行加锁并且无法释放了。为了能够让锁失效,需要在应用层加上定时任务,去删除过期还未解锁的记录,比如删除2分钟前未解锁的伪代码如下:
因为单实例DB的TPS一般为几百,所以基于DB的分布式性能上限一般也是1k以下,一般在并发量不大的场景下该分布式锁是满足需求的,不会出现性能问题。
不过DB作为分布式锁服务需要考虑单点问题,对于分布式系统来说是不允许出现单点的,一般通过数据库的同步复制,以及使用vip切换Master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DB分布式锁是通过insert来实现的,如果加锁的数据已经在数据库中存在,那么用select xxx where key_id = xxx for udpate方式来做也是可以的。
Redis锁是通过以下命令对资源进行加锁:
其中,set nx命令只会在key不存在时给key进行赋值,px用来设置key过期时间,key_value一般是随机值,用来保证释放锁的安全性(释放时会判断是否是之前设置过的随机值,只有是才释放锁)。由于资源设置了过期时间,一定时间后锁会自动释放。
set nx保证并发加锁时只有一个client能设置成功(Redis内部是单线程,并且数据存在内存中,也就是说Redis内部执行命令是不会有多线程同步问题的),此时的lock/unlock伪代码如下:
如果一个获取到锁的client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没能及时释放锁,并且Redis因为超时释放了锁,另外一个client获取到了锁,此时情况如下图所示: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种方案是引入锁续约机制,也就是获取锁之后,释放锁之前,会定时进行锁续约,比如以锁超时时间的1/3为间隔周期进行锁续约。
关于开源的Redis的分布式锁实现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redisson、百度的dlock,关于分布式锁,笔者也写了一个简易版的分布式锁Redis-lock,主要是增加了锁续约和可同时针对多个key加锁的机制。
对于高可用性,一般可以通过集群或者master-slave来解决,Redis锁优势是性能出色,劣势就是由于数据在内存中,一旦缓存服务宕机,锁数据就丢失了。
像Redis自带复制功能,可以对数据可靠性有一定的保证,但是由于复制也是异步完成的,因此依然可能出现master节点写入锁数据而未同步到slave节点的时候宕机,锁数据丢失问题。
ZooKeeper是一个高可用的分布式协调服务,由雅虎创建,是Google Chubby的开源实现。
ZooKeeper提供了一项基本的服务:分布式锁服务。
Zookeeper重要的3个特征是:zab协议、node存储模型和watcher机制。通过zab协议保证数据一致性,Zookeeper集群部署保证可用性,node存储在内存中,提高了数据操作性能,使用watcher机制,实现了通知机制(比如加锁成功的client释放锁时可以通知到其他client)。
Zookeeper node模型支持临时节点特性,即client写入的数据时临时数据,当客户端宕机时临时数据会被删除,这样就不需要给锁增加超时释放机制了。
当针对同一个path并发多个创建请求时,只有一个client能创建成功,这个特性用来实现分布式锁。注意:如果client端没有宕机,由于网络原因导致Zookeeper服务与client心跳失败,那么Zookeeper也会把临时数据给删除掉的,这时如果client还在操作共享数据,是有一定风险的。
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相对于基于Redis和DB的实现来说,使用上更容易,效率与稳定性较好。curator封装了对Zookeeper的API操作,同时也封装了一些高级特性,如:Cache事件监听、选举、分布式锁、分布式计数器、分布式Barrier等,使用curator进行分布式加锁示例如下:
从上面介绍的3种分布式锁的设计与实现中,我们可以看出每种实现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潜在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归纳如下:
性能:Redis > Zookeeper > DB。
避免死锁:DB通过应用层设置定时任务来删除过期还未释放的锁,Redis通过设置超时时间来解决,而Zookeeper是通过临时节点来解决。
可用性:DB可通过数据库同步复制,vip切换master来解决;Redis可通过集群或者master-slave方式来解决;Zookeeper本身自己是通过zab协议集群部署来解决的。注意,DB和Redis的复制一般都是异步的,也就是说某些时刻分布式锁发生故障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问题,而Zookeeper本身通过zab协议保证集群内(至少n/2+1个)节点数据一致性。
锁唤醒:DB和Redis分布式锁一般不支持唤醒机制(也可以通过应用层自己做轮询检测锁是否空闲,空闲就唤醒内部加锁线程),Zookeeper可通过本身的watcher/notify机制来做。
使用分布式锁,安全性上和多线程(同一个进程内)加锁是没法比的,可能由于网络原因,分布式锁服务(因为超时或者认为client挂了)将加锁资源给删除了,如果client端继续操作共享资源,此时是有隐患的。
因此,对于分布式锁,一个是要尽量提高分布式锁服务的可用性,另一个就是要部署同一内网,尽量降低网络问题发生几率。
这样来看,貌似分布式锁服务不是“完美”的(PS:技术貌似也不好做到十全十美 :( ),那么开发人员该如何选择分布式锁呢?最好是结合自己的业务实际场景,来选择不同的分布式锁实现,一般来说,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服务应用较多。
1、聊一聊分布式锁的设计
2、https://github.com/luoxn28/redis-lock
如果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超过255字节,那么长度值可能…
只能说作者太用心了,优秀
感谢详解
一般干个7-8年(即30岁左右),能做到年入40w-50w;有…
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