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程序员心理B面,这些黑红话题他们亲自回应丨1024特辑

dbaplus社群 2022-10-24 10:19:47
1024对于程序员的特殊意义大概只有程序员才懂,正如外界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永远停留在“高收入”、“低情商”、“发际线”、“格子衫”等特殊标签上,无论是光环还是恶名,背后实际都藏着太多只有程序员才懂的无奈与辛酸。
 
不求被全世界理解是程序员的低调,用代码改变全世界却是程序员的执念,值此1024程序员节,dbaplus社群希望通过倾听各年龄阶层程序员的声音,述说关于程序员最真实的故事,并尝试为刚入行或正处于瓶颈期的程序员解开心结,完成一场专属于程序员抱团取暖、惺惺相惜的节日狂欢
 
其实,我们想用代码改变世界
 
我是程序员,外行人都以为是修电脑的……
程序员作为一个职业、也作为一个群体,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以自己的能力加速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程序员,特别是对于年轻程序员们来说,如何理解自己的职业与发展,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这些问题往往比那些摆在面前的技术难题更让他们难以解答
 
1
哪些是您当了程序员才知道的事情?
 
 
 
某数字化转型供应商产品总监 WDH 43岁:
技术和编程语言变化太快,不存在一技通吃,要时刻保持学习。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并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逻辑思维都很强……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 待遇真没有网络上传说的那么高大上!
  • 填不完的坑、改不完的bug、写不完的代码、做不完的项目!
  • 程序员也需要高情商!
  • 技术迭代太快,终身学习是条不归路!
  • 技术管理比写代码难多了!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需要重新认识算法,在入行前认为程序员很风光,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以算法为主,但是工作之后发现周围很多同行都不怎么写算法,会有一种算法无用论的想法;工作一段之后,发现算法还是很重要,不一定要写,但是得懂,这是一个拉锯式的理解和认知改变。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 之前觉得程序员很神秘,现在觉得应该平常心来对待程序员职业;
  • 之前觉得IT技能技巧很重要,现在觉得思维能力经验教训更重要;
  • 之前觉得是IT技术推动了行业发展,现在觉得是应用诉求推动了IT技术发展;
  • 之前认为IT技术是科学,现在认为IT技术是工程学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Code Change the World”,平凡的工作也可以蕴藏伟大的理想。 
 
某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普通程序员也是一种熟练工,门槛绝非造核弹,类似蓝领搬砖码农,绝非数学天赋异禀的人中凤。
 
 
某大型运维服务商产品研发 锐华 31岁:
Bug是修不完的……
 
小米武汉SRE负责人 钟文 29岁:
原来程序员有这么多的细分工种,半个小时说不完那种。
 
 
 
2
成为程序员是您的初衷吗?是什么让您坚持做程序员?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不是初衷,误打误撞进了这一行,做数据库领域越做越有滋味,现在反而津津有味。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总体职业大环境好,计算机行业国内算是黄金十年的大环境;
喜欢静下心来研究一些技术,比较符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有可观的收入,薪资较其他行业高;
有时候有一种让人觉得尊重感很强的职业!
 
某大型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 陈老师 37岁:
不是,发现自己挺适合做程序员的,坚持做下去,有一部分是喜欢。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不是,初高中时开始接触电脑PC,仅仅用来打游戏、播放音乐电影,只是觉得比同年代的VCD/DVD功能更多,高考之后大学选专业,发现满意的专业很难选,选择计算机更加务实接地气一点。
刚开始只是为了找份工作,从业之后发现其实是一个非常讲究的职业;再之后从业久了,发现自己比较擅长这个职业,也热爱这个职业;到现在工作时间很长了,开始产生一些特别的追求,比如输出一些内容。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开始并不是想做程序员的,要经常性地加班,这点我不太喜欢。但在后来的工作中,一方面,通过程序设计和开发,可以更高效完成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实现一些程序开发功能后,可以让自己从程序语言的角度,从开发的角度来面对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思维有更多的方向,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让我坚持做程序员。
 
某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不全是,在从事运维工作中,发现唯有自己动手,通过软件可以重新定义产品,做创造性工作、提效工作,非常有意义,可以不断成长,创造产品价值。
 
某大型银行数据库专家 洪老师 30岁+:
是初衷,本来大学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因为感兴趣,毕业后毅然决然投入IT行业。
 

 

神州数码高级研发工程师 何傲 30岁:
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还没毕业就走上了程序员道路,不敢说是自己内心非常喜欢的事业,但并不排斥这份工作,也能经常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在没有特别变动的情况下不会考虑换其他工作。
 
小米武汉SRE负责人 钟文 29岁:
选了相关的专业,然后就走向了这个方向,就是正常毕业,正常找工作,正常干工作,还是觉得蛮愉快,蛮幸运的。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是我的初衷,因为对电脑感兴趣,高考后选了计算机专业,只是当时对编程、程序员岗位的了解很少,仅凭着对电脑的喜好而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也会因为喜好持续编程。
 
 
 

 

无论是因为IT互联网产业发展日趋迅猛,还是因为高收入而蠢蠢欲动,或者是有一个想改变世界的心,在逐步深入大众视野的同时,程序员这一职业早已得到了年轻一辈的喜爱和推崇。然而,工作压力山大、行业内卷严重、身体大不如前,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一直支撑着你还在做程序员?

 
3
您觉得程序员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吗?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理论上可以是,现实一地鸡毛……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看自身发展,技术类工种相对还是比较保值的对于技术积累的沉淀。
 
某大型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 陈老师 37岁:
只是写代码的话,我觉得很难。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可以,需要有很好的个人学习能力,不仅是IT技能,更多是思维认知的提升,在不同阶段要主动拥抱变化,主动职业转型。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主观上讲,我觉得程序员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很多领域都需要足够深入的专家来引领行业,构建更完善的架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客观上讲,在国外或外企可以实现,我现在很多的国外同事,五六十甚至六七十岁还在做着程序员的工作,他们的状态也非常好。但在国内,由于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在的舆论环境,想要实现这点是有一定难度的。
 
某大型银行数据库专家 洪老师 30岁+:
程序员本质上和医生、律师没什么不同,最大不同可能是最近几十年技术发展太快了,行业也出现大量人才缺口,年轻人不断进入。等行业到达稳定期后,感觉和医生、教师差不多。
 
小米武汉SRE负责人 钟文 29岁:
IT互联网行业目前看着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我一直都很好奇那些超过35岁的行业前辈都去哪了?希望有机构可以做一个调研。写程序可以是一辈子的兴趣,但能不能成为一辈子的工作,我想很多同行都想知道,俺也一样。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我认为编程是可以一辈子一直做的事,其实技术管理也算程序员,技术专家也算程序员,这只是正常的职业发展,为什么不能一直干呢?
 
 
 
4
为什么国内程序员不如国外程序员有创造性?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工作压力太大、强功利心的影响,以及无处不在的圈子文化。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 国内大环境如此,国内偏重应用开发,对基础建设及其他前沿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应用开发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对工作的创造性、能动性是不足的。这和软件的产业结构也相关,国内大部分技术公司还处于基础软件外包、应用层面,对创新的需求不大;
  • 国内计算机领域的文化凸显比较浮躁,希望快速开发、快速出成绩、一夜暴富、弯道超车这种字眼是企业boss们的目标!一个CRUD项目结束后另外一个CRUD项目,浅尝辄止,对行业、技术、商业模式等认知偏低;
  • 跟风思想严重,一个新技术出来后,就想着立马能够做到,不脚踏实地,盲目追捧,盲目模仿,PPT、炒作概念太多、“八股文”多、落地实践少;
  • 对创新的激励不够,引导、考核分配都没有体现;
  •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创新的东西往往被很多人抄袭模仿!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在这方面个人兴趣和意愿占比要低很多,有太多的心智负担,很多有能力的人为了生活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限;个人认为开源也是一种创新,我们在开源这件事情上的理解更偏重于“白嫖”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 产业结构问题:国内广大程序员多数是从事信息化系统建设,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为了满足业务需求,直接基于成熟的框架平台产品进行开发,由于不需要原创技术的研发积累,可以用比较低的人力时间成本完成,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至此对于广大的企业公司来说,程序员的价值就到此为止了;
  • 企业行业职业文化不健康:加班-996-奋斗逼价值观导向占据了程序员大量时间,没有多余时间学习、交流、思考;
  • 大厂互联网文化内卷严重:广大程序员内耗了太多的精力。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国内的行业状态,公司氛围,舆论导向和国外很不一样,比如上线周期很紧,出个线上故障就有非常严厉的惩罚,让大部分程序员的客观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非常大,难有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创造性。
从内部说,国外的程序员通常有比较强的主观性,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任何人都理所应当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方面国内程序员的观念和行为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也会影响创造性。
 
某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国内技术氛围和打压创造性,国内要求快速产出,研究类工作企业不友好,支持度低,开源文化产业氛围不太好,公司内外部技术商业壁垒。
 
某大型银行数据库专家 洪老师 30岁+:
这个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吧!大家看到的国外有创造性的程序员也是少数群体,而且拿13亿和60亿人比,看到的国外具有创造性的人肯定是多的。
 
某大型运维服务商产品研发 锐华 31岁:
也许是不想重复造轮子,也许是研发任务紧……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其实在国内,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真要跟国外程序员相比较,我觉得可从 3 个方面去考虑:
  • 学习上增加难度:可以参考一些国外名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比如 MIT 6.824课程,在学习分布式系统知识的同时,还会实现一个基于 Raft 协议 KV 存储。
  • 要敢想敢做:要敢于发散思维,去想尽各种解决方法去解决技术困难。好比 Go 语言的诞生,是 Go 创始人觉得谷歌的大型 C++ 项目在编译构建速度慢,所以萌生了设计一门新语言的想法。
  • 多参与开源项目:参与开源项目,不仅仅可以提升技术能力和项目经验,也很锻炼人的耐心。我觉得还是应该少一些功利心,把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做出来,并以开源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
 
 
 
5
程序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您现在的工作能较好地兼顾家庭吗?
 
某数字化转型供应商产品总监 WDH 43岁:
程序员是实现收入的手段,最终把收入花在生活上,就可以实现平衡了。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在国内的内卷态势下很难,目前也只能算尽力维持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国内程序员相对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太多的技术类人都是996工作,近年来猝死的也不少!相对欧美我们工作时间超过了一倍,工作和生活严重不平衡!平衡工作和兼顾家庭对从事互联网的公司来说是个伪命题!对于事业单位、国企、银行来说技术人员要看团队的文化,分配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技能才能快速地完成工作,把时间留给家人,目前自身也不能较好的工作和兼顾家庭!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首先,从个人认知上要变化一下,程序员职业是一个经验与技能都需要长期积累工作,应该坚持长期主义。
其次,降低单方面高薪资待遇的期望,平常心来对待程序员职业,寻找薪资待遇与工作时间平衡的职位,寻找尊重个人与公司价值平衡。
 
某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保持好心情,合理调整心态,身在江湖,无法躺平。
 
某大型运维服务商产品研发 锐华 31岁:
其实是平衡不了的,我重心更多在工作上,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此,感谢我老婆对家庭的付出,谢谢!
 
小米武汉SRE负责人 钟文 29岁:
这个我理解与公司风格、发展阶段及个人位置有关:
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岗位的忙碌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公司处于上升期,需要先人一步抢占市场,此时个人的重心会更多在工作方面。
如果企业发展已经非常稳定,那么相对应的也就不需要加班,也就能够兼顾生活与家庭了。
最后是个人在公司所处位置,如果你刚毕业入职,我理解大部分同学都是非常乐意自愿加班学习的,这个时候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如果是项目着急上线,那么上线前这段时间也会是以工作为重心;如果你准备冲击更高的管理或技术目标,这个阶段工作也是重心。
 
 

互联网火了,一句“hello world”,让计算机成了就业热门。然而入行后,发际线高到不忍直视,老板的饼越画越大,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你会发现,这个大众眼中的“特殊物种”,也有生活和工作的苦恼,但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眼里有光,来日方长,毕竟“程序员是世界上少有能改变世界的人”。

 
 
— —
咋滴,我就是专科+外包
 
你焦虑过自己的学历吗?外包很差劲吗?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基于筛选成本、员工的性价比综合考量,决定把学历作为一道门槛,希望可以筛选出学历能力强、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才,学习成绩、学历被迫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商、素养和能力,程序员这一职业也不例外。
 

 
 
1
您认为专科程序员与本科程序员之间有什么区别?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专科毕业的程序员由于专科院校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师资力量投入有限,开设的学科种类内容少且浅,实践也比较少,并且学习能力相对本科生较弱。本科院校还会有一些竞赛、技术沙龙、线上线下技术类活动,使得本科生在综合能力上强一些。
 
某大型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 陈老师 37岁:
个人感觉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大厂也只招本科程序员,能获得更多的锻炼,长此以往,差距就拉开了。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刚开始参加工作,从事低水平的应用系统编码工作区别不大。工作几年之后,区别开始拉大,广大专科程序员注重的是技能技巧技术点,在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上欠缺;本科程序员可能并不深入,但至少大学期间老师有专门讲过这些理论知识,对于程序员后期成长非常重要。
IT软件技术发展到现在,应用技术五花八门、开枝散叶,但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并多大的新变化,算法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在上个世纪计算机刚刚发明时创建的。无论时专科程序员还是本科程序员,只要对程序员职业有热爱追求,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某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看人品、技术、造化,不全看学历!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根据我平时的了解,可能不全面,我觉得专科的教育偏向于教授某些技术的基本使用,而本科的教育偏向于教授基础理论知识,都有优缺点。
但大学教育不比初高中教育,大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所以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在大学期间要多了解职场中实用的知识和技术,计算机涉及的方向有很多,大学生可以早一些确定未来要钻研的方向,然后集中精力学习相关的知识,特别注意要多实践。另外就是,当前有一些方向的岗位招聘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如果有机会提升学历,建议多争取下。
 
 
 
2
据您了解,IT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真实就业情况如何?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还不错!很多出来就能被大厂和银行录取,比网络上吐槽的好很多!很多科班出来的计算机像是没有学过一样,重点在于你吸收了多少、会了多少。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如果大学专业不是计算机科班的,转型选择IT培训班出来虽能就业,但会有很多挑战困难,目前国内计算机程序员从业人数明显有点过剩,企业会更优先选择科班的程序员。
如果大学专业时计算机科班的,业余通过IT培训班来增强个人能力,这种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还是有追求的,舍得给自己投入精力。多数大学计算机学生是缺乏项目经验与社会锤炼,通过IT培训班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短板。
 
某大型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 陈老师 37岁:
还不错,毕竟IT培训班确实能教些真材实料的东西,上班之后也能很快上手。
 
某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如果不是因为兴趣驱使,大多培训班只能处在普通水平,优秀较少。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我看过一些参加 IT 培训的人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也有很多在职的程序员会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好的培训课程是可以学习到一些自己当下工作未接触到的知识。但如果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学历、综合能力、技术底蕴等方面都还是需要自己多找机会去提升。
 
 
“你是外包,不是正式员工,麻烦不要随便偷吃公司的零食!” 近几年,屡屡爆出多个大公司区别对待外包员工的情况,很多人对于外包工作,总是会带有一些偏见,认为这些外包的员工,要么是能力差,要么就是学历低,这种现象在互联网行业相当多……这些偏见从何而来?
 
 
3
为什么程序员做外包往往会被瞧不起?
 
某数字化转型供应商产品总监 WDH 43岁:
给地主打长工的贫农和自己种地的富农,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是不同的,程序员做外包类似……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我本人就算半个外包出身,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外包就不等于劣质,我也认识不少外包出身的程序员达人。
问题在于国内的外包业态,外包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本身大部分不专业,只想着赚快钱,扩大人头费,对于从业人员的自身能力提升并不关心,薪资待遇也是克扣得厉害,因此导致从事外包的程序员也都是抱着“过两年跑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 外包员工工作状态的特点是跟着不同公司项目走的,哪里有项目就去哪里!流动性很大,可能今天在甲A公司,一个月后就去甲B公司了,外包人员没有公司的归属感、没有团队的归属感!
  • 学不到核心技术,一般外包人员对项目的了解不深,由于项目的流动性,太频繁更换公司和项目,经验也无法得到有效沉淀,对技术和业务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很多外包人员只是跑跑龙套!对科技类公司来说,核心的业务一般不会外包!
  • 各方面福利待遇、薪资差太多,外包员工的福利属于外包劳力公司来分配,企事业单位、一些大厂的外包很多福利外包都没有。做同样的工作,但感觉低人一等。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 通常来说,外包工作不涉及核心工作,工作价值认可度低;
  • 外包的归属感差一些,总是和正式员工在工作机制和福利上有差异;
  • 外包的福利保障差一些。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个观点,虽然实际情况确实存在!IT外包本质上是社会化专业分工协作必然结果,不存在职业贵贱问题。个人从业多年,甲乙丙方都做过:

 

  • 在甲方,无论是做开发还是做架构,在同一家公司都会涉及到很多项目,有的项目周期短,有的项目周期长,有的在团队A,有的在团队B,有时做助攻,有时做主攻,按现在眼光看,本质就是外包;

  • 在乙方,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公司,更多的项目类型,与售前搭档讲标出方案,辅助开发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个人认为经验积累成长比甲方更有价值

  • 在丙方,受甲方或者乙方委托,提供专业化权威的咨询培训。

 

最歧视程序员外包的可能是国内互联网性质的甲方公司,但本质上国内互联网公司成长壮大并不是靠IT技术创新,而是靠人口红利,大家都是基于成熟化的开源技术,程序员若个人有热爱,这个是不存在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国内互联网性质的公司非常封闭,规模越大越封闭,产业链上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浪费了非常多的资源与金钱,完全不尊重社会化分工协作自然规律。

在互联网公司之外,广大的传统行业,需要借助强大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转型升级,这些都是靠第三方外包解决方案软件公司完成的。另外,国内头部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传统企业化服务市场,本质就是外包。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外包就是中介,通过中介将个人与用人单位隔离开,从而实现责任转嫁与利益分配。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外包岗位通常是不太重要的岗位,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干活的不是自己公司的人,所以自然不会重视。
对于外包公司来说,很多工作就是为了赚取中介费,对于甲方工作条件和候选人状态,有时存在踢皮球和不重视的情况,所以这个环节也不太好。
由于外包岗位甲方和中介都不好,所以一般有技术有能力的人,都不会选择外包的岗位,这样慢慢就造成了程序员做外包,可能会被瞧不起的情况。
 
某大型运维服务商产品研发 锐华 31岁:
外包工作循规蹈矩,做久了,自己会没有创造力……
 
互联网大厂SRE 泽明 32岁:
在公司,身份、待遇、福利都被公司差异化对待,导致阶级差异产生,而且因为流动性,核心活老板还总不放心,是公司问题!
 
 
不管白猿黑猿,能撸码的就是好猿!学历的差异、工种的差异只是人生的起点,那张金灿灿的学历证书和制作精美的大厂工牌,也许够拔高你当下奋斗的起点,而个人的努力却能够决定你后半生的人生高度,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先吃块面包垫垫肚子无可厚,只有认清自己,才能仰起头,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没什么大不了的。所有的偏见来源于无知,要让IT行业健康成长,要从自己做起。
 
 
— —
怎么,上年纪就不香了吗?
 
程序员的价值与职业寿命,没有固定答案

高薪高危,中年危机,是程序员群体真实的现状。甚至连越来越多年轻的程序员都早已抱有觉悟,未来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跟不上,就会被技术高速发展的洪流所淘汰,转为管理岗或许是最体面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1
程序员的薪资在各行业中普遍偏高,您认同吗?程序员的薪资与工作时间和强度是否成正比?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基本认同。程序员的高薪,确实是基于承担更大的工作强度、更多的工作时间获得的。由于超负荷运转,时间久了很多三十多岁的程序员已经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在我身边比比皆是。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认同,但不同行业的程序员薪资差距也很大,其中互联网、金融、软件信息服务行业的相对高薪。技术类工作本身复杂且耗时,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换算成时薪并不算高,另外也取决于行业、职位、团队等因素。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从我身边的情况来看属实。我觉得薪资更多是和个人竞争力有关,跟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的关联度小一些。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分产业发展阶段,当前程序员薪资确实普遍偏高,尤其是刚入行的起薪,主要由于之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其实是不健康的。程序员除了要承受很多工作时间和强度,还要在业余学习很多技术技能。若是在其它行业领域,收益应该更高,估计翻倍。

 

 

 

程序员的普遍高薪,是行内人也基本认同的事实,但高薪背后除了背负着长时间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压力以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以跟上科技日新月异的更迭速度、应对互联网行业出了名的内卷程度。近年来屡见程序员因过劳离世的新闻,谁看了不为程序员高薪下的高危现状感到惋惜?

 

2
高薪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学习并从事编程,未来编程是否会成为一种普遍能力,从而程序员高薪不再?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做应用、业务的程序员未来薪资曲线可能会下滑,但做基础设施产品的仍会保持竞争力,因为专业人士终究是稀缺的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编程会成为基本能力,但市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还是很大,且技术类工种门槛较高,人员、薪资总体还是一个正态分布。高薪也还是取决于行业、职位、自身能力等。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互联网方向终会回归理性,但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是持续的,与其担心趋势,不如积累经验,打造不可替代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编程能力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普及势不可挡,市场竞争加大在所难免,除了upgrade自己成为处变不惊的大魔王,还有以下这些不一样的视角值得思考: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编程不会成为普遍能力,但更多的低代码工具、自动化、智能化会替代掉很多常规性编程工作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我认为未来编程会成为普遍能力,倒不是因为高薪的吸引,而是编程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编程能力越普及,实现技术突破和革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并不是学编程就一定要从事技术工作,比如从事人力、财务的人,通过编程来提高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与其担心高薪不再,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自我提升更实际。

 

 

 

3
程序员是否有所谓的“职业寿命”?如何看待程序员的35岁危机?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35岁确实是一道坎!很多程序员早期在技术上的职业规划没有做好,1年经验用了5年甚至10年。所以需要提前规划,最好是30岁以前一个阶段、30-35岁一个阶段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可以换位思考,从招聘者角度来看,年龄大一些但技能一般的程序员对公司的性价比不高,“把经验重复了10多年”和“迭代演进了10多年的经验”,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做个有心人吧。

 

某大型运维服务商产品研发 锐华 31岁:

有的。两个看法吧,一是加强自身在某个领域的能力,成为精英级人物,多总结多自省,二是转技术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

 

 

实际上,35岁职业危机已普遍处在于各行各业,只是在脑力和体力消耗极大、淘汰率极高的程序员群体中尤甚。当然还有以下这些不同的看法: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社会现实情况决定了程序员存在事实上的职业寿命。毕竟体制内的职位是开启35岁歧视的始作俑者,也不能过于苛责民营企业。总的来说我们的就业压力一直很大,而且职场的法制不彰,维权困难,所以35岁危机可能也只是就业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某金融科技外企技术专家 飞祥 34岁:

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病态的舆论导向产生的问题,而后这种错误的风向,也错误地引导了一些公司按照这样的原则来行事,同时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心态。我认为大家要摆正心态,行业竞争自有规律,但自身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无论处于哪种年龄都需要具备的

 

神州数码高级研发工程师 何傲 30岁: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程序员自己把自己焦虑成这样,还有某些自媒体和培训机构夸大其词宣传,越焦虑就越内卷,越内卷就越焦虑,这就是当前程序员现状。不断提升自己综合能力就是应对所有危机的最好办法。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本质上应该没有或者所有行业和职位都有。35岁危机实际讲的是个人职业成长问题,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还要坚持长期主义。

 

 

除此之外,二十代程序员对于还未触及的35岁危机,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

 

小米武汉SRE负责人 钟文 29岁:

“职业寿命”我目前还无法判断,但我认为程序员的35岁危机可能是行业发展还不够,还无法容纳那么多有经验的人才,这个行业需要更蓬勃的发展。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35岁危机其实不是年龄上的危机,而是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危机,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赚钱能力。我曾了解过名为“ABZ计划”的概念:A指自己的主业,也就是目前正在从事且可以长期从事的工作;B指的是在业余时间扩充其它能力,当A出现意外时,B可以替换A成为主业;而Z就是管理好自己的资产,当AB都落空时不至于瞬间垮掉。我理解Z就是指理财能力,也认为理财能力在未来应该成为一种普遍能力。

 

 

 

4
程序员迈入中年后一定要做管理吗?单凭技术是否难有职业突破?

 

某互联网大厂技术专家 伊老师 39岁:

我坚持认为不同的人适合做不同的事。当一个社会只认可“管理”,这个社会的创造力是提升不上去的,都去做管理了谁来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管理。再说,如果是站队式管理,不讲客观的主观能动性压倒一切,对程序员来说可能也是一种悲哀。

 

某大型银行大数据负责人 王老师 39岁:

管理还是技术主要看自身的优势。管理线需要较高的综合软实力,包括洞察力、表达力、管理能力、责任感等等;技术线则相对单一,就是技术的沉淀积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

 

ES技术专家 李老师 36岁:

不一定,每个人从业经验、学习能力、性格特征都不一样,不一定适合做管理,也不一定能成长到管理。技术对程序员刚入行时确实很重要,中期就需要经验积累,后期需要融合更多软技能。

 

 

技术or管理,是程序员永恒的话题。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管理,没必要硬着头皮转型,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单靠技术,确实较难在步入中年后取得职业上的突破:

 

某大型厂商解决方案架构师 陈老师 37岁:

虽然是不一定要做管理,但仅凭技术确实很难有职业突破,除非专业能力特别厉害。

 

神州数码高级研发工程师 何傲 30岁:
在国内99%以上的场景下技术都是为业务服务的,不一定要做管理,但不能只有技术这点能力,要多思考和深耕业务。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专家 杨老师 37岁:

个人建议需要,一定不要逃避管理,管理可以改变自己单打独斗,强化协同作战的能力,尤其是工作了一些年头之后,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某大型运营商SRE Howe 28岁:

很多人在继续做技术还是转管理的话题上,总会把技术和管理放在对立面,好像二者只能选其一。我认为技术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能力同时发展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实现职业突破。

 

 

 

难以消除的工作重压、难以跨过的年龄门槛、难以抉择的职业路线,似乎都无法阻挡程序员对技术的热爱、对用代码改变世界的决心。虽然,在2022年裁员大潮中,程序员群体也不可幸免地成了重灾区之一,但绝大多数受访者依然保持乐观,并给出了这些建议——对于毕业的同学,建议静下心来,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做好短期、中期的学习规划,包括需要提升的技术水平、技术栈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沟通能力、面试技巧等,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重新出发;对于在岗的同学,建议在天晴时修屋顶,继续加油,修炼内功!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dbaplus社群也希望能一直陪伴所有程序员度过这漫长岁月。最后,祝大家1024程序员节快乐!

最新评论
访客 2024年04月08日

如果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超过255字节,那么长度值可能…

访客 2024年03月04日

只能说作者太用心了,优秀

访客 2024年02月23日

感谢详解

访客 2024年02月20日

一般干个7-8年(即30岁左右),能做到年入40w-50w;有…

访客 2023年08月20日

230721

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