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个图来找你的核心竞争力,变中年危机为加油站

Zachary 2019-03-04 10:01:05
编者有言: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长跑比赛,起跑线的差距不在于学历、年龄或者培训的多少,而是在开始对【终点】的理解和规划。若将中点视为终点,那中年危机就会迎面而来。如何将中年危机变为加油站?这是本文希望能够给您的启发。

 

一线程序员该如何面对「中年危机」?在文章的开头,我想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先来聊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吧。

 

前两天有小伙伴问到Z哥这个问题。

 

其实坦白说,我刚做开始程序员的前两年,行业中就已经充斥着这样担忧了,有说中年危机的,也有说35岁危机的。

 

其实Z哥我当时也担忧的,觉得自己兴致勃勃选择投入一生的职业生涯,竟然······竟然是一条短跑赛道。

 

不过没几天这个影响就消失了。因为那会实在每天排的太满了,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也没时间多想。就觉得反正还早~,到时候再说,搞不好提前发大财退休了呢(请容忍我的年少无知)。

 

经过了这7年的工作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回头看过去,找经验

 

从15年中旬开始至今,我大概面试过三、四百人,看过上千封简历。再加上对这几年在身边共事过的同事们的了解,发现3个这样事实:

 

首先,好的和差的程序员的分布大致是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我真的见过一个10年工作经验的能力和一个应届生工作半年后能力差不多的情况。这两位程序员,前者在“寒冬”会很危险,而后者在“寒冬”依然会很抢手,更何况还年轻。

 

其次,好的程序员一直是「紧缺」状态:

 

“寒冬”其实离他们还挺远的。因为年龄并不是硬性因素,更关键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再年轻、再低的薪资,但是搞不定问题,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就拿z哥所在的公司来说,目前就几位35岁以上的程序员,依旧保持很强的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正从事着技术方向的工作。

 

年轻程序员们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到他们这都可以被解决,这种就是不可替代性。毕竟有些实战问题依赖于实战经验,而实战经验都是靠时间堆起来的。

 

年轻程序员们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更快速的解决,这种就是性价比(线上业务停机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啊,仔细想想每个人其实都懂)。因为程序员的工作不仅仅是通过coding实现既定功能,还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需要解决。

 

最后,好的和差的程序员差距:并不在于投入学习时间的多少,而是在任何时候的思维、做事的方式和习惯上。

 

好了,下面再回到这个问题:一线程序员该如何面对中年危机?这次我想以一个「产品」视角作为切入点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这个问题的「本质」

 

这个问题看似好回答,无非是努力啊或者加强情商啊之类的。正向积极的事情虽然有很多,但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先挑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事去做。

 

我觉得这个题的任何答案的「本质」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受欢迎,更重要。

 

所以,这个本质其实和经营一个「产品」是类似的。这事在我们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解法。Z哥带你来模拟一下看看。

 

你心目中理想的目标应该就如同现在20岁“高龄”的QQ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活的风生水起。

 

它做对了什么?其实就两点:具备一个有长远价值的核心和跟着趋势走。QQ握着社交这个「核心」跟着互联网的「趋势」在走,成功跨越了pc时代到移动时代。

 

其实我们人也是一样,需要打造一个自己的核心。然后跟着趋势走就行。

 

三、28岁以下,找到具有趋势的「核心」

 

题外话:28岁这个标准,是z哥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判断的,就当做个参考吧。

 

因为「核心」是要与你长期相伴的,所以核心越早能打造出来,未来得以获得收益的时长就越长。(假设大家都活到80岁的话)

 

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感兴趣的和未来有潜力的两个范围的交集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就在下图这个位置:

 

 

可能你会问,我怎么才能判断未来有没有潜力呢?谁都不想去塑造一个即将被淘汰的能力。

 

z哥给你一个思路:用「点线面体」的思维框架来思考某项能力未来有没有潜力。

 

万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用「点线面体」的框架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处于一个怎么样的趋势上。

 

 

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大家自行查阅资料。

 

可能你又会问为什么是感兴趣而不是擅长呢?原因有两点:

 

  • 其一: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对自己真正擅长的能力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因为当自己擅长的与其他人相比时,一旦觉得不如他人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擅长的,会否定自己。就像下图这样的差异。

 

 

然而,「擅长」并不意味着超越你身边的所有人成为top1,才算「擅长」。

 

而且,当自认为擅长的能力大于1个的时候就更加难判断了。

 

  • 其二:兴趣应该是你感觉不到厌倦的事物。而不知疲惫,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此话出自产品届的梁宁大神)

 

如果一件事就做几个月的话,可能是不是感兴趣区别不大。但是需要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项能力上不断投入精力去做事,就需要很强的「自驱力」来支撑。而自己发自内心的意愿才是最好的「自驱力」。

 

所以,通过前几年的职场历练,找到自己全力以赴要打造的核心至关重要。(当然,越早越好咯)

 

因为28岁下的跳槽成本相对还是比较低的。

 

四、35岁以下,全力塑造「核心」

 

这个时候主要就是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让它明显高于其他人,并且越高越好。

 

这个时期的业余时间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这甚至比在第一阶段还要重要。

 

因为第一阶段主要以手头的工作为主,来夯实自己的底层基础框架,类似于训练的是自己的“加速能力”。而到了这个阶段,则更多的是从外界汲取“燃料”让自己“跑”起来。

 

这个阶段的思路是三步。

 

  • 第一步:你得先知道你能看见的“终点”在哪?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好知道你离这个“终点”有多远,知道自己要付出多少。所以找到这个领域内的顶级高手作为你的榜样是第一步。

 

  • 第二步:取顶级高手之长作为你要学习的。因此,此时你需要密切关注顶级高手的动向和信息,分析他的所有公开的言行、成就等等。(互联网时代,这些你真用心想找到不是难事)

 

  •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罗列出来的待学习项,根据对自己起效果的大小顺序倒序,逐个学习。

 

z哥又要唠叨一句了:这里必须要以“输出”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式。原因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以看到,以「教育」为导向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五、步入中年之后,给「核心」加「杠杆」

 

如果前面2个阶段没问题,到这个阶段其实自己的「影响力」和「重要性」都已经形成了,就已经完成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本质诉求:让自己更受欢迎,更重要。

 

所以,如果顺利的话,这个阶段花费在「反复」、「枯燥」等等的执行层面的事上的精力会少很多,但也是逐渐开始更重的依赖一些软技能(情商、沟通能力等等)发挥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你要开始重视「资源」,但是资源的挖掘和整合需要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终你能整合的资源越多,你就变得越核心、越重要,然后会使得你有能力整合更多更好的资源。如此,进入一个正循环。

 

基本上到这个阶段你所在的社会阶层也算是定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六、总结

 

z哥我觉得以上是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一条稳定的成长路线。只要找准点去使劲,中年危机是不存在的。

 

剑走偏锋以及天赋异禀的人群除外:)

 

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发现与这些阶段对应下来,自己时间上已经晚了。没事,做一件事最好的时机是过去,其次是现在。

 

如果你不开始行动,完全没有机会。但是只要开始行动了,机会一直存在。

 

作者:ZacharyZF

来源:跨界架构师订阅号(ID:Zachary_ZF)

dbaplus社群欢迎广大技术人员投稿,投稿邮箱:editor@dbaplus.cn

最新评论
访客 2023年08月20日

230721

访客 2023年08月16日

1、导入Mongo Monitor监控工具表结构(mongo_monitor…

访客 2023年08月04日

上面提到: 在问题描述的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lick…

访客 2023年07月19日

PMM不香吗?

访客 2023年06月20日

如今看都很棒

活动预告